当安东尼在《7PM in Brooklyn》播客中提到,“我都得摘下耳机向他致敬”,那一瞬间,话筒前的空气似乎静止了。全明星球员的敬意,给予了一个曾被贴上“问题球员”标签的男人——迈克尔·比斯利。如今,35岁的比斯利在 Big3 联赛中用场均28分的惊人表现,打破了所有人对他的偏见,让安东尼的这句致敬显得格外有分量。然而,谁又能记得,十年前那个因训练迟到而被教练当场扔鞋的比斯利?
安东尼在播客中不断提到的“天赋”,对于比斯利来说,从来就不是秘密。2008年,热火在选秀夜毫不犹豫地以榜眼签选中了这位来自路易斯安那州大的得分机器。球探报告上赫然写着:“原地起跳轻松扣篮,百米速度堪比田径运动员。”在大学期间,他曾在一场比赛中狂砍44分,其中第三节连续命中7记三分的表现更是让解说员惊叹不已:“这不是人类能做到的!”
然而,安东尼所说的“职业态度”,却恰恰成了比斯利在NBA生涯中的绊脚石。2010年,他效力于森林狼时,曾在球队战术会议上戴着耳机玩游戏,主帅兰比斯愤怒地摔碎了战术板:“你以为凭借这身天赋,你就能一辈子混下去?”2014年,在火箭队,他因缺席晨练被哈登当众指责:“毫无职业精神。”那次训练课上,他心情低落地连续投丢15记空位三分。
展开剩余74%最令人感叹的是,2017年,已经辗转七支球队的比斯利,在尼克斯训练营中第一次主动提前两小时到场加练。当他汗流浃背地走进更衣室时,助理教练却对其他球员说:“别学他装样子,过两天他就得被裁。”安东尼提到的“外界看法定型”,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诠释——即使一个人拼尽全力,外界依旧只会看到标签。
但在Big3赛场上,失去了NBA严格的时间和战术限制,比斯利找回了最纯粹的快乐。他标志性的胯下运球接后撤步三分,在三对三的半场比赛中几乎无解。防守者要么被他的假动作晃飞,要么眼睁睁看着篮球空心入网。某场比赛的最后3秒,他在中场附近接球,一个变向过掉两名防守者,顶着第三人封盖命中超远三分绝杀。绝杀后,他没有像一般球员那样怒吼庆祝,而是低头吻了吻篮球。这个动作迅速成为网络热议,两天内播放量突破500万。
安东尼特别提到的“一对一和三对三”,正是比斯利如今的舞台。在Big3联赛中,他的一对一攻防效率高达1.28分/回合,远超联盟平均水平。一次赛后,记者问他为何在这种“非主流联赛”中如此拼命,他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回答:“这里没人管我几点训练,也没人逼我传球,我就是为了听见篮球进网的声音。”
这番话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些老球迷回顾起2008年选秀夜的对比:“当年他和杜兰特并肩站立,天赋是肉眼可见的。如今一个成了历史得分王,一个却在Big3闪耀,命运真是捉弄人。”也有理性分析的声音指出:“NBA是商业联盟,需要的是听话的螺丝钉,而Big3更像街头球场,适合这种天马行空的天才。”一些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你们没发现吗?他现在的采访里,再也没有提到‘我要证明给谁看’,反而总说‘我享受打球’。”
安东尼在播客中的那句话,直击要害:“他热爱篮球,比谁都想打球。”这句话揭示了比斯利辗转多年的真相——并非天赋耗尽,而是被误解所困扰。2020年,他无球可打时,自费组织街球比赛,即便只有几十个观众,也依然认真完成每一次攻防。曾有一次比赛,场地因暴雨积水严重,他依旧踏水而战,赛后笑着说:“只要能摸球,淋雨算啥?”
现在的比斯利,在Big3赛场上场均出手18次,命中率高达58%。这种“不合理”的效率,正好印证了安东尼的判断:“他的球技从未掉线。”当被问及是否有意重返NBA时,他淡然回应:“如果有机会当然好,但现在这样也不错。”这种从容,反而比年轻时的桀骜不驯更让人动容。
比斯利的故事,像是一场关于天赋与时间的实验。它告诉我们,有些光芒可能会被乌云遮蔽,但只要内心足够炽热,终会有一天穿透云层。安东尼摘下耳机的致敬,既是对那个在Big3赛场无解的得分手的致敬,也是在向那个从未放下篮球的少年致敬。正如网友所说:“当热爱战胜执念,天赋才真正找到了归宿。”
篮球的世界中,从来没有绝对的成功或失败。有人像杜兰特一样在聚光灯下书写传奇,也有人像比斯利那样,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闪耀光芒。重要的是,他们依旧紧握篮球,眼中闪烁着最初的光芒——这或许就是安东尼想要致敬的,篮球最纯粹的模样。
发布于:福建省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