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刮起了一股贬低赵云的黑风,甚至还有一个“砖家”说“蜀汉没有五虎大将只有四方将军”。
那个专家也只是“初代网红”而已,连他自己的说法都自相矛盾,就像湾湾的那个少将一样,满嘴胡说八道。
很多“砖家”最明显的双标,就是承认曹魏有五子良将,并说《三国志》卷十七中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合为一传就是一句,也承认东吴有十二虎臣,因为从程普到丁奉,在《三国志》卷五十五也是合为一传,却对《三国志·卷三十六·关张马黄赵传》视而不见,尤其是不看那句“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瞪着三千六百度的近视眼,硬说“赵云是文官”。
陈寿是三国和魏晋时期的人物,可以说是“三朝元老”,他把黄忠和赵云比作西汉开国名将灌婴和夏侯婴,并说他们是强挚壮猛的爪牙,这哪是对文官的评语?
承认曹魏五子良将、江表十二虎臣,却不承认蜀汉有五虎大将,这就是典型的双标,而且根本就没有细看《汉书》和《后汉书》对四方将军的记载,以为那就是武将官职的天花板了,实际上所谓的“四方将军”虽然享受九卿待遇,但“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前后左右四方将军更是没有定员,有些“四方将军”大家连名字都没听过。
“五子良将”都当过四方将军,但是他们在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曹休、曹真面前就是小把戏,曹洪要是张郃,根本就不用向曹操请示。
东汉末年不但天下大乱,军职也是乱七八糟,曹魏五官中郎将曹丕是妥妥的二号人物,蜀汉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诸葛亮的地位有多高,那是不用解释的。
且不管四方将军有没有实权,咱们还是回到正题,来看看赵云有没有资格跟关羽张飞相提并论,以及谁才是蜀汉五虎大将中的水货。
说赵云是“水货”的,肯定连《三国志》卷三十六关于赵云的记载都没看过,或者看了也没看明白:“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精通顾问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为”与“迁”的区别,也知道建兴元年就是章武三年,为此陈寿对诸葛亮还提出了批评:“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不管当年改元合不合礼法,赵云在那一年就已经是中护军、征南将军,负责蜀汉武官升黜考核,那却是不争的事实,至于赵云是哪一年开始担任此职,就像陈寿说的那样,因为没有史官,也没有人记刘备起居注,所以已经无从考证了。
赵云在刘备手下先后任牙门将军、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荆州留营司马、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刘禅继位后赵云改为镇东,那是因为赵云还担任着“江州都督”,主要任务是防范东吴。
四征四镇,顾名思义大家都看得明白,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将军们的爵位和谥号——古代得两字谥号的名将不多,关羽的壮缪侯是不是壮穆侯还有争议,但赵云的顺平侯却实实在在是美谥号:“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赵云生前为永昌亭侯,跟关羽的汉寿亭侯都是名号亭侯,都有自己固定的封邑,张飞马超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都是乡侯,而黄忠就明显低了一级。
秦汉爵位分二十级,第二十级的列侯(原为彻侯,避汉武帝名讳改通侯)包括亭侯、乡侯、县侯,第十九级就是关内侯,那位“砖家”也说了关内侯跟列侯和公爵没法比:“关内侯只是荣誉和面子。”
关内侯没有封地,但可能有一定数量的田土,要真像那位“砖家”说的那样,可能连土地都没有,跟亭侯没法比。
罗贯中夸大了黄忠的武功战绩,还“延长”了黄忠的寿命,甚至还让他参加了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这当然是笑话:关羽黄忠战长沙是没有的,黄忠伐吴也是没有的,关羽瞧不起黄忠却是真实的——起码在关羽眼里,黄忠就是一个不配与自己相提并论的水货。
《三国志》关于黄忠的记载很简练,但原文复述也还是太麻烦,咱们只看最后一段:“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
黄忠建安二十五年就没了,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参加伐吴之战,而且此前也不曾与关羽交过手,长沙太守韩玄更没有被魏延砍死。
曹操进入荆州前,黄忠是刘表手下的中郎将,跟刘表的侄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也就是攸县保安团团副,曹操占据荆州,临时晋升黄忠为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夏侯渊是怎么死的,连《三国志》的不同列传的记载也不一致,但肯定是刘备指挥、黄忠上阵,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是不是黄忠亲手斩杀,那就没有具体记载了:部下斩杀记功于黄忠,黄忠斩杀记功于刘备,都是符合修史规矩的,比如《三国志·卷九·诸夏侯曹传》 的记载就是这样的:“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也有相似记载:“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
关羽斩杀颜良而受封汉寿亭侯,黄忠斩杀夏侯渊只赐爵关内侯,是不是夏侯渊地位不如颜良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既然夏侯渊比颜良地位高,为什么黄忠受封的爵位比关羽低?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怀疑夏侯渊是不是黄忠亲手斩杀了。
黄忠在刘备集团先后任讨虏将军、征西将军、后将军,但从未领郡守,也不曾“督”某地,所以关羽才会认为他是个不配与自己同列的水货虎将,还得刘备亲自写信做思想工作,但关羽显然没有被说服:“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最后是汉中王使者、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好说歹说,关羽才咽下了那口气,有人根据相关记载分析,诸葛亮委婉地反对,关羽坚决地反对,都是想把后将军之位留给另外一个人,而那个人就是赵云。
黄忠替刘备效力的时间较短,而且是在入川之战时才脱颖而出,所以含金量不足,无法跟赵云两次救主,入川独领一军连克江阳、犍为,汉中之战空营计击败曹操主力等大功相提并论——《资治通鉴纲目》、《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蜀汉本末》、《群书考索》都说赵云是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重要功臣,笔者前一段时间已经引用过,本文再复述一遍:“建安二十四年春正月,刘备击夏侯渊,破斩之。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刘备将赵云击其军,败之,夏五月操引还备遂取汉中……赵云大败操兵,操引还长安,帝遂有汉中,自称汉中王。”
如果这四部史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资治通鉴·卷六十八·汉纪六十》的记载就更加详细了:“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这么多史料都可以证明赵云绝对是蜀汉一流大将,陈寿将其与关张马黄同列实至名归,但是很遗憾,我们在相关史料中,还真找不到关于黄忠的太多记载,后世赞美勇将,也多以关羽、张飞、赵云比拟,就连刘备为赵云量身定做的“翊军将军”称号,后来也成了正二品重号将军。
其实客观公正一点说,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都是当世名将,称其为五虎大将一点都不过分,如果一定要从中找出一个水货,我们是不是要参考一下关羽的意见?在您看来,如果魏延后期不犯错误,又会取代哪一位而跻身蜀汉五虎大将之列?
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