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以“全民体育,共享健康”为主题的上海市体育局“2025年政府开放月”系列活动走进杨浦区定海社区市民健身中心。20多位市民代表通过场馆参观、主题讲座、互动体验等形式,深入了解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三高一重”共管项目,亲身感受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的创新与实践。
全龄友好
定海社区市民健身中心位于爱国路350号,去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总共三层的建筑室内面积约1300㎡,空间被合理地划分为智慧健康驿站、阳光康健驿站、乒乓球室、运动健康科普教室、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青少年运动健康驿站、市民健身驿站等七大功能区,以健康科普、健康促进、健康锻炼为抓手,人群全覆盖、生命全周期的“体医康养”融合为核心,为市民打造了一个家门口舒适、安全、科学的运动健康新空间。
中心一楼的智慧健康驿站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健康状况、特定人群健康状况自助检测评估服务;阳光康健驿站专为残障人士设计,设有肌力拉伸、微循环促进等功能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聚焦老年人运动健康需求,提供慢病运动干预等服务,解决老年人科学健身和情感孤独问题;乒乓球室则是社区国球“发烧友”的乐园。
二楼的青少年运动健康驿站针对3—17岁青少年,通过阶段性训练促进其身心发展;三楼的市民健身驿站配备多元智能器材,服务中青年健身需求。
在这里,老年人、中青年、青少年和残障人士都能找到自己的专属运动空间。
定制处方
62岁的定海社区居民张老伯患有糖尿病,并伴随高血压症状,曾经腿脚无力、走路不稳。参与杨浦区“三高”共管项目之后,他在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动干预门诊做了身体检查与评估后,得到一张医生开具“运动处方”。按照这张“处方”,他在定海社区市民健身中心里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进行了3个月的针对性训练,“我前段时间体检,血脂血压都蛮好的,药量也比以前少了,(有的)一个星期吃一次就行。”张老伯笑着说,“这前3个月的锻炼还是免费的。”此后,他成了健身中心出勤率最高的会员之一。
这项“福利”源自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由上海体育大学党委和杨浦区委共同打造、杨浦区政府深化拓展,区医保局、区卫健委、区体育局等13家部门和12个街道协同推进的基于健康医保理念的试点项目。
五年深耕
杨浦区医保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经过五年深耕,“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已经从健康科普宣教的1.0版到由上海体育大学专家团队点对点运动干预指导的2.0版,再升级到整区域全覆盖开展的3.0版,打造了社区市民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中心”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模式,让更多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专业的体质测试、运动干预指导等运动健康服务,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在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同时也能助力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目前,我们‘三高’共管项目已经服务了超过1万位居民。聚焦体重管理年,今年我们在‘三高’的基础上,还增设了体重管理内容。此外,推出了运动健康团操课进社区、1对1免费专业运动干预指导和专为项目量身打造的‘沪动保’保险产品等新举措。”
活动现场,报名的市民也亲身体验了“三高一重”共管全流程服务。根据市民的体测数据,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开具“运动处方”,定海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的社区运动健康师则根据“运动处方”为市民制定专属运动方案。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负责人马佳告诉新民晚报记者,截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开出600多张运动处方,主要是针对60岁到70岁的慢性病患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锻炼后健康情况得到改善,减少了用药量。
市民李女士说:“以前只知道慢性病要靠吃药控制,今天才晓得科学运动还有这么大作用。家门口的社区健身中心能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设施齐全又专业,还有专业人士指导,以后锻炼更放心、更有方向了,这个活动真的蛮好的。”
此次活动是上海市体育局推进政务公开、深化体医融合的具体举措,通过开放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让市民近距离接触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三高一重”共管项目的服务流程,不仅增强了公众对社区健康服务的认同感,更推动了“主动健康”理念的传播,为构建“15分钟健康生活圈”注入新活力,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打造健康上海、促进全民健康奠定了坚实的社区基础。
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