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行纪之一:
夜访无量阁
6月24日下午,车过山丹街头。忽然,马路中间一座奇特的古建筑,映入我的视野。它似钟鼓楼而非钟鼓楼,这是一座什么建筑?一下勾起我的探索欲。
刚刚抵达山丹,就有这样一个发现,真是很惊喜!后来,山丹的朋友说,这座古建筑就是山丹的无量阁。
于是,我们当晚就寻访了无量阁。这也成为“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王文元行纪的开篇。
1.山丹街头,意外发现古楼无量阁
六月下旬,受邀参加中国甘肃网的“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这才有了一个再一次走进河西走廊的机会。
夏秋是河西走廊最美的季节。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河西人,但依旧对河西走廊的夏秋,有着超乎寻常的喜欢。每次去敦煌时,最喜欢沙州夜市的喧嚣和热闹。曾向无数人介绍过,我的体验文《在沙州夜市,过一个敦煌的夏夜》。这一次,我要在甘州夜市,过一个张掖的夏夜。
6月24日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从兰州出发,乘坐高铁,穿祁连山,在张掖西下车,再转道山丹,准备参加次日的“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
下午五点,抵达了山丹县城。一入城,我就喜欢上了这座河西走廊的古城。县城内绿树成荫、鲜花点缀、街道整洁、静谧祥和……符合我心目中宜居县城的绝大部分条件。
山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山丹境内的明长城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长城,著名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更是点亮了山丹的工业文明。
这里地处河西走廊蜂腰,以前史书中多写为“删丹”,乃河西汉明长城之要地,历史悠久。据《山丹县志》载,删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钟山寺处,“以晓日出映,丹碧相间如‘删’字,又名删丹山,而县以此得名”。西周时期,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汉时,霍去病征战于山丹合黎山下,此山即史书中的皋兰山。
车缓缓穿行于县城街巷,时而吹动树枝,时而带起落花。忽然,一座类似钟鼓楼的建筑出现在我的视野中,这是什么?它的出现引发了我的好奇。“那座建筑应该叫无量阁。”山丹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
2.黄昏时刻访古阁
晚上快八点时,我约上4位同道,一起去寻访这个无量阁,看看它究竟有没有梁?戈壁滩上天黑的晚,快8点了,天还很亮,落日的余晖正在形成。此时此刻,此景此地,去寻访一座古建筑,想想就让人感到开心。
其实,无量阁距我们住的地方并不远,步行大约20分钟就到。由于我们不熟悉路,多绕了一大圈,耗费的时间有些多。
山丹,我最喜欢这座古城的寂静。古城寂寞,深深扎根于河西走廊,街巷干净,山丹的街道干净的令人惊奇。
在我的认知中,无量阁、无量殿这一类型建筑,应该是一种没有梁柱的,或者说是一种看不出来梁的建筑。南岳衡山的无量殿,就是一个飞拱相连的大殿,人们将之称为无梁殿。傍晚的山丹街头,行人不多,三三两两的,轻言慢语的,慢条斯理的……并不像兰州那样,街道上的人来来往往,匆匆而行,能感受出他们忙碌的生活节奏。
在这个县城,生活节奏要慢上许多。走不多远,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广场,问一个路人,这个广场是龙首广场。街道上虽然行人比较少,但这个规模巨大的市民广场,却很是热闹,唱歌的,跳舞的,滑轮滑的……到处都是,但到处都又不是。可谓是,散作满城花。
广场的一处入口,两个玩轮滑的小朋友,正在休息。我问,他们会滑吗?能不能给我们滑一下,让我们看看。两个小朋友高兴了,立刻站起来,跌跌拌拌滑了起来,满脸的兴高采烈。
进广场,中间有三处青灰色的建筑,似是很有些年头的古建筑模样。
一处建筑前,一群人大妈正在跳广场舞,一曲《刮地风》响起,他们便闻歌起舞。一曲结束后,又是一曲《尕老汉》,他们按着节拍,跳起来,模仿着尕老汉的各种动作起舞。
阳光西下,照在树木上金光点点,很是好看。其实,穿过这个广场,就是无量阁了。可是我们并不知道路。又绕了一大圈,问了两位同志,一个年纪大的装聋作哑说不知道,另一位小同志非常热情地给我们指路。穿过劳动路口,就看到了马路中间的无量阁。原来,无量阁是在马路中间。马路绕着它左右而分。难怪我觉得像钟鼓楼。
3.山丹没有北城门,真的是怕鬼吗?
我们来到了无量阁的门口。天色已晚,无法登临,只能绕着无量阁转了一圈,以满足我们的寻访愿望。这也是缘分不到的之故吧!
无量阁是山丹县城内的一座地标性古迹建筑,为每一位到过山丹的人留下记忆中的山丹印记。看介绍,这是佛家净土宗的寺院。无量阁、无量殿等建筑,最初为供奉无量寿佛的殿宇。随着时光的推移,工匠们发明了只用砖石发券的承重结构,不用梁枋檩柱等木构件,就能修建殿堂,无量逐渐向无梁转变。
从无量阁大门口,往里眺望,高高的两层高台之上,有一层楼阁。这个两层土台似乎有些怪。据二三手资料:最高处的无量阁,进深9 米,面阔三间 15 米,占地面积 135 平方米,周围有廊柱十八根,金柱十二根,各廊柱上有斗拱,柱上有牙阙。
楼阁虽然简单,却也有不凡的来历。它的来历,一起步,就可追溯到明洪武二十四年,为明代山丹卫城北城门的敌楼(箭楼),也是山丹城的七座敌楼。甘肃许多的地方的古城都一个特点,城墙上的敌楼,并不是单纯的箭楼功能,而是平战结合,平时多是寺庙道观,供奉着各路神灵,四时八节享受一方香火,战时就是敌楼箭楼,观敌瞭哨,发箭拒敌。
1954 年,山丹发生 7.4 级强烈地震,北城楼原先的“三层楼” 倾斜严重,后来不得不拆除。这次地震是河西走廊最近的一次大地震。我看过当时拍摄的照片,不仅河西走廊的一线古建筑损毁严重,永登、兰州的古建筑也损毁较大,兰州安宁堡、东岗镇一些年久失修的古建筑多有损毁。据说,在此之前,无量阁在一级平台上,后又才又移到二级平台,更名为 “无量阁”。岁月苍茫,历史真实面目是否如此,我也不得而知,只略述前贤史料于此,还请知道的师友留言补充。
此时的无量阁,屋顶面由青瓦改为了琉璃瓦,基本保持了原貌。这似乎就是无量阁的真相。
不过,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我们在无量阁门口的位置,似乎应该就是山丹卫城北城的城门洞,抬头就能北城墙上无量阁。可见,山丹卫城是没有北城门的。
山丹卫城为何没有北城门呢?河西走廊的古城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点,往往没有北门。因为北门正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部族冲击,北门的防御压力就比较大。河西走廊一些规制小的城池,都没有开北门,直接修了一堵城墙。景泰的永泰城、古浪的大靖城都是这样的。而在民间传说中,山丹不设北门,开北门会放鬼进城,为祸人间,因此民间又称无量阁为“镇鬼楼”。其实,最恶的鬼还是人。
不仅北城没有城门,而且箭楼也修的异常高大。这个北城楼起着为整个山丹卫城预警的作用,它高耸于北城之上,视野开阔,主要用来照看北山(龙首山)上长城烽燧和关隘的信号,以监测敌情,敌军来袭时,可及时预警。
这一点似乎让现代人惊奇,古人的数百年前,就用了平战结合,军民共用的思路,来修建了他们的城市。无量阁虽然是佛教净土宗的佛教建筑,却也有着相当的价值的军事建筑。可谓,平时修行,战时救人。
后来,无量阁又被多次维修加固,最后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样子。
这座阁楼的四方悬挂有匾额,展现着一座古城的千年精神风貌。无量阁门口,有两块石,其中一块石碑上记载了,当年山丹青年祝振先捐资九十余万,修葺阁楼之事。
其中说,无量为佛教偈语,积善之至,必致善报。孔子亦云:止于至善。行善积德,则善报无边,可谓无量矣。我们读后,方释然,无量是此真意。可惜是人多不知其义,而妄加揣揣。
夕阳西下,燕子归巢,它们盘旋在殿堂高处,不时的鸣叫着,一刻不停地飞舞着,而无量阁边,红花开的正艳,马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
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