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标志着自然界由阳盛逐渐转向阴盛,人体也需顺应这一变化,调整养生策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后的养生应着重于“养收”,即收敛体内的阳气,滋养阴气。
以下是立秋养生的“四宜四不宜”中医药科普。
· 立秋四宜 ·
润燥养阴,慎进补
立秋后,燥气当令,易伤人体津液。饮食应以“润燥、补肺、养阴、多酸”为原则。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而辛味食物则发散肺气,因此应少吃葱、姜等辛味食物,适当多吃酸味果蔬,如葡萄、石榴、梨子等。此外,可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等,以及生地粥、莲子百合汤、雪梨银耳汤等汤品,以调理脾胃功能,为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心境宁静,忌忧郁
展开剩余68%秋季情志养生应以“收”为主,保持心境宁静。秋季阳光照射减少,易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波动。因此,要特别注意调节情绪,避免忧郁,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适当户外运动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适度运动,忌过度
秋季天气逐渐凉爽,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但运动应遵循“适度”原则,避免大汗淋漓,以防邪气趁虚而入。适合秋季的运动项目包括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运动有助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更应注意运动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起居有常,防秋燥
立秋后,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应适时添衣加被,以防感冒。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早晚开窗通风。此外,秋季应多喝水,补充身体水分,预防秋燥。古人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养生方法,即白天喝淡盐水,晚上喝蜂蜜水,有助于滋阴润燥,预防便秘。
· 立秋四不宜 ·
不宜过食辛辣
秋季燥邪当令,过食辛辣食物会加重秋燥症状,如咽干、咳嗽、便秘等。因此,应尽量避免食用辣椒、葱、姜、蒜等辛辣食物。
不宜盲目进补
虽然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实际情况进行调补。盲目进补不仅不能起到养生效果,反而可能加重身体负担。特别是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更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不宜过度运动
秋季运动应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出汗过多。过度运动不仅容易损伤身体阳气,还可能使邪气趁虚而入。因此,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不宜忽视情绪调节
秋季易使人情绪低落,出现忧郁、悲伤等情绪。因此,应特别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境宁静和神志安宁。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排解不良情绪。
总之,立秋养生应遵循“四宜四不宜”的原则,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良好的起居习惯和情绪调节来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
发布于:江苏省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